

在海门人民医院······
被“这些人”感动
□庄耀明
认识海门县人民医院,是在45年前的1980年,当时有位亲戚因内脏结石住院开刀,我的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骑行70多华里去看他。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人民医院。近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先位于人民西路北侧、圩角河大桥东侧的“四关厢”(三层)木楼,变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门诊、急诊大楼+放射科楼(二层)+住院部(三层,后加第四层作为小儿科)+‘四关厢’(三层)木楼”,再到南大门西侧建起传染病楼,世纪之交建造了十六层住院部病区大楼,再到现在位于北京路北侧全新的海门人民医院,总体规模、设施设备不断跃上新台阶,成了海门人民的“健康基地、健康管家、康复乐园”。
几十年来,我多次带亲戚朋友去人民医院看病,在目睹医院硬件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更深切了解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医技越来越精湛、服务越来越到位。下面略举“他们”。
“敬业精业,德技双馨”类——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杨红燕在诊疗服务的同时,坚持潜心研究病例,把有关行医救治的经历写成文章,在《海门日报》上系列发表,后来汇编成书,在大众中传播普及医学知识、帮助市民自治“未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外科“勤业、专业、敬业、钻业、精业”的副院长、主任医师王小永,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带领医疗团队钻研诊疗业务。每次手术前,他都要做足准备,分析研判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相关预案,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近期,《扬子晚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内容是“北京女孩到南通千里求医,医生(王小永团队)妙手镜中穿刺成功完成‘无管’手术”,让他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
“精益求精,技无止境”类——
认识神经外科(脑外科)主任医师虞聪,是在一次专题征文颁奖会上,除了对医疗工作敬业专业之外,热心文学和医学新闻的写作,是虞主任给我的第一印象。后来两次带亲戚请虞主任看脑CT片子,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诊断精准,解释精要,表达精确,充分体现了“仁心医者”的职业道德与“精洽精湛”的医学素养。据介绍,在海门人民医院积极接轨沪苏的浪潮中,神经外科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深度合作,而虞聪为专科引入优质医疗资源、造福本地患者作出了贡献。
“不厌其烦,至微服务”类——
海门人民医院门诊楼(8号楼)总服务台导医,可谓是来院求医问诊者的良师益友。
笔者多次在现场关注后发现,总服务台的导医汤淑娟(原内科护士)、孙玉娟(原内分泌科护士)、周丽(原麻醉科护士)以及其他每一位年轻的导医,都是“耐心热情、不厌其烦、解答细微”。无论前来询问的是“行动不便”者、“就医常识匮乏”者,还是“识记容易健忘”者,对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导医们都能做到耐心、细致、正确解答,使每一位问询者都能“焦急而来”“满意而去”……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