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门到北京,直达了!
□早春
雨后的北京,一如故乡海门六月的气候,温润舒适。远处,百望山连绵起伏,飞鸟低旋。天边,白云飘忽翻卷,仿佛触手可及。近旁,山庄梧桐树,枝叶相伴,绿意浓盈。
九点,我一如往常,推着婴儿车上的外孙,在这条林荫道上,听鸟语,闻花香,拂微风,看车来人往。遛弯尽兴,准备回家,抬望手机,滑触屏幕,一条外甥发出的“海门⇌上海:恢复!”跃入眼帘,我迅即点开:7月1日海门火车站恢复开通,且增北京开往启东,经停海门。消息赫然醒目。
这份意外的惊喜,给远离故土,常念家乡的我注入兴奋。这个望眼欲穿25年的童话,今天,终于落入人间,图腾心中。思乡的旅途变得更为亲切,故土的情愫变得格外旷达,记忆的乡音变得尤其暖爱。
25年前,38岁的我,在旅游部门谋职,带团双飞,首次赴京。9岁的女儿跟团北上,游京7天。春阳暖日,她手抚长辫,昂扬小脸,一席笑语:“妈妈,我会跟着导游阿姨的旗帜跑的,你不用操心,只管带好叔叔阿姨就行。”“‘小胖子’跟导游爬长城,走在最前面,你慢慢上来。”随团旅友,回头招呼,笑容可掬,宽慰我心。确实是,北京导游,前面领队,我为地陪,最后收尾,确保团队,一个不落,安全旅行。
白昼褪去,夜幕微垂,女儿下榻宾馆,抄写作业。“妈妈,你带团累啰,晚上早点睡觉。我作业一会儿就做好!”手中铅笔,课本与作业簿间灵动切换。天使般乖巧温婉的孩子,人见人爱,省力省心。
现在寻思,那次北京之旅难忘铭心,有迹可循,仿佛是冥冥中为女儿18岁考上北大、25岁落户北京,弹线,牵引,接壤。4年本科,寒来暑往。每次赴京,均送她先乘车至南通,再独自乘一晚火车,翌日清晨抵京。每次,都是一午一晚的辗转和牵挂。每次,都是送她至车厢,安顿叮咛落座,再缓缓起身,拥抱挥手,撤站驱车返海。
儿行千里,百般不舍,万般担忧。要是有海门直达北京火车该多好!后来,海门到南通火车开通,那时乘过,南通到北京高铁与飞机也都乘过。直到5年前的那个“五一”,女儿牵手男友,欣喜回海,星月辉映,我们手持鲜花接站。有人相伴,慢慢放下心来。再后来,她结婚成家添子。
去年国庆返海,宝宝幼小不宜乘机,全家五口,首选北京南通往返火车。夜色朦胧,五人包厢,孩儿嚷嚷,其乐融融。一夜摇曳,清晨抵通,手推婴车,大箱小包,行李满满。滴滴出行,亲人接站,诸多不便,心中顿生感慨:夜行千里思念根,眷恋故土乡愁深;今春新迁居北辰,只为梦中火车乘。又蓦然想起,儿时母亲唱的那首:“摇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是好宝宝!”流传经久的童谣。如今,也成了我外孙宝宝的催眠曲。
海门⇌北京,火车直达!一望25年啊,青丝变白发,少妇成外婆。有多少宝宝在外婆的摇篮中梦喃长大?故乡啊,海门,夜夜在梦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