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沟晓月照千秋
□陈汉忠
永定河日夜流淌,卢沟桥静静横卧,桥身的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因88年前侵华日军发动的卢沟桥事变,为这座古老的石桥,写上了凝重的一笔。尽管当年的枪炮声已经远去,但卢沟桥却已成为中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印记。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中国守军严词拒绝后,悍然发动进攻,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拉开战幕。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用热血和生命与敌人展开激战。危急关头,中国守军大刀队尽显中华儿女的无畏和英勇,寒光闪烁间,敌人鬼哭狼嚎,血光飞溅。“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激昂的旋律,正是他们战斗的真实写照。如今硝烟散尽,但当年的战斗呐喊,依然穿透历史的厚重帷幕,在我们耳边回响。
卢沟桥事变,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历史的长河,激起千层巨浪。它让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却也将亿万同胞紧紧凝聚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开赴抗日前线,成为抗击日寇的中流砥柱。在华北的崇山峻岭间,八路军115 师设伏平型关。当日军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八路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这场战斗歼敌1000余人,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那满山的硝烟与战士们坚毅的身影,成为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参战兵力达105个团。大战历时数月,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歼敌4万多人。在著名的黄土岭战役中,八路军巧妙利用地形设伏,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战士们的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激烈的战斗中,八路军击毙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名将之花”殒命太行山。还有马岭之战、狮脑山战斗、涞源攻坚战等许多战斗,八路军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子弹打光了就白刃战,刺刀戳弯了,就用枪托打,用石头砸,打得日军胆战心惊,鬼哭狼嚎。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吟唱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茫茫林海雪原,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神出鬼没,英勇战斗,令敌人闻风丧胆。1940年2月,他在吉林濛江被敌军围困,弹尽粮绝之际,仅靠吃树皮、棉絮维持生命,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人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抗联任团政委,在掩护部队突围战斗中负伤被俘。日军对她施尽酷刑,但她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31岁。
左权将军是八路军的著名将领,1942年5月,日军集结了万余人合围太行山根据地,身为八路军参谋长的他,主动请缨,揽下了最危险的掩护和断后任务。十字岭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面,一发罪恶的炮弹落在他身后,“同志们,赶快撤!”,这是他留下的最后声音,年仅37岁。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偶遇一位老人,他从河南来,他的爷爷曾在卢沟桥和日军激战。部队南撤休整后,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最后倒在了台儿庄外围破袭战的硝烟中,牺牲时,口袋里还装着卢沟桥的焦土。今天,他携儿来到爷爷当年浴血奋战的地方,追忆往事,寄托哀思。当他听说我是一名中国空军老兵时,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连连说,现在我们有自己的空军了,再也不受敌人欺负了。
是的,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慷慨赴死的壮烈场面实在太多太多了。从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到晋察冀根据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从乌斯浑河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官兵集体沉江,到晋东娘子关战役,数万中国军人血溅山岭。还有上海淞沪抗战,广西昆仑关激战,山东台儿庄血战……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卢沟晓月照千秋,华夏英魂传万代。卢沟桥的记忆,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唯有加倍珍惜,奋力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才能让长眠地下的先烈安息。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