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海门街道推进公共服务进网格
本报通讯员沈丹丹
近年来,海门街道锚定“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提升、机制在网格深化”目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精网微格”提升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治理工作,联合医疗、消防、电力、水务、燃气等共建单位,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多网融合基层治理,将居民群众的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共建共享,
织密民生服务“保障网”
“阿姨,您以后交水电费就到我们网格驿站来,农商行的这个机器很方便,它还能查询银行卡明细,您不用跑银行啦!”在海门街道五港新村社区的网格驿站,网格员正在耐心地教居民刘阿姨使用银行的一体化缴费机进行自助缴费。
为满足辖区居民对金融服务、金融知识需求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海门街道联合海门农商银行首创普惠金融服务,在网格服务驿站设置银行自助办理一体机,为群众提供查询、存取款、办卡、缴费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同时银行的网格金融助理定期在网格驿站内开展金融知识宣讲,重点普及账户安全管理、非法金融集资识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实用知识,推动金融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即知即办,
架起便民惠民“连心桥”
“这个网格微信群真是方便,我在群里发信息给网格员,问她村里怎么突然停电了?不到10分钟,网格员和电工就到现场了,大约半小时,就恢复通电了,办事效率非常高!”海门街道城兴村村民黄大爷夸赞道。
海门街道秉持“有呼必应”的服务理念,依托网格微信服务群构建高效的民意沟通机制,派驻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天然气公司、电信公司等10余个涉及民生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283个网格微信服务群,通过线上渠道积极推广公共服务政策、推送服务资讯,与群众在微信群里“面对面”,实时进行“线上”答疑解惑,确保及时收集、反馈并有效处理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民生信息、享受民生服务,实现少跑腿、零跑腿。
互融互通,
画好和谐善治“同心圆”
“你好,我想咨询下,我们上岗前签订合同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你要看清楚合同内容,有异议的地方当场提出来,其次合同中要明确你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近日,海门街道在网格驿站内开展“法律援助进网格”活动,居民正向法律顾问咨询涉法事务。
为了让法治观念更深入民心,让群众更游刃有余地学法、懂法、守法,海门街道深入实施“三官一律一员”进网格活动,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加强对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同时,法律顾问在“网格接待日”坐班网格驿站开展法律服务,聚焦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法治宣传、政策解读等服务,面对面、零距离了解群众法治需求,解答法律问题,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居民诉求快响应。
海门街道将持续推进“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治理体系建设,引导多元公共服务融入网格,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切实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