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因及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心脏及大血管结构出现异常,导致心脏功能或解剖结构缺陷的一类先天性畸形。这类疾病在胎儿出生时即已存在,是新生儿和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之一。
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因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或单基因突变。某些遗传综合征(如Noonan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环境因素:孕期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暴露,如抗癫痫药、酒精、锂盐、某些维生素A衍生物等;辐射暴露,孕期接受高剂量辐射;母体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苯丙酮尿症等。
多因素相互作用:遗传易感性与环境暴露共同作用,增加发病风险。
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
根据心脏结构异常的部位和性质,先天性心脏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左向右分流型:房间隔缺损,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胎儿期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闭合。
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位置互换;三尖瓣发育不全或闭锁。
无分流型: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某段狭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症状因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而异,常见表现包括紫绀: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尤其在哭闹或活动后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喘息,严重时需端坐呼吸;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儿童;疲劳和乏力:活动耐力下降,易疲劳;心律失常: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水肿:下肢、腹部或全身水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患肺炎、支气管炎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观察与随访:轻度缺损(如小型房间隔缺损)可能自行闭合,需定期复查。
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介入治疗:经皮导管封堵术,即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处,闭合缺损。
球囊扩张术:扩张狭窄的血管或瓣膜。
外科手术:修补术:缝合缺损或修复畸形结构;分流术:建立新的血流通道(如Blalock-Taussig分流术);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
自2019年起,海门辖区内所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经费纳入财政保障,实行免费筛查和诊断服务。
(文章由海门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提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