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下一代人永远不要忘记!
——记化身红色宣讲员的昔日战地一等功臣朱跃进
本报记者彭炜峰
通讯员季敏敏 张利利
“我就是爬也要爬回我的祖国……我不是什么英雄,那些倒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每次讲起这段往事,62岁的朱跃进就会声泪俱下。
7月27日,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海门街道理想城社区开展红色宣讲活动,一等功臣朱跃进应邀前来为在场的居民作红色宣讲。他的宣讲没有手稿,就是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战斗经历,回忆当兵时的峥嵘岁月,回忆倒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对英雄的礼赞,影响和感染着社会方方面面。朱跃进在采访中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全社会崇尚英雄的共识不断凝聚,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氛围日益浓厚,因此,我感觉自己有责任把我们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拥军传统不断传承下去。”在工作之余,朱跃进经常以个人身份受邀进基层、企事业单位、学校进行红色宣讲。2021年10月,我区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朱跃进的相关事迹后,向其发出了邀请。当时朱跃进也即将到了退休的年纪,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记者了解到,在加入红色文化宣讲团后,朱跃进“出场”频次很高,几乎每个月至少一次。他的宣讲风格也一直没变,就是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然而,每次说到牺牲的战友,他总会情绪激动地流下眼泪。采访中,记者问他,每次宣讲都要去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会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朱跃进沉默了许久,然后说:“我没有想过自己有多少压力。我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他们是我的战友,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的和平与安定,我要把他们的事迹一直讲下去,一直到我讲不动为止!”
根据朱跃进的亲身讲述,台下的观众很快就能被带入那段战火纷飞、保家卫国的岁月中。1981年10月,年仅19岁的朱跃进参军入伍,1986年11月,他奉命赴前线作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参加各种战斗80余次,排雷1000多颗,个人歼敌13人。1987年8月19日拂晓时分,朱跃进参加代号为“京虎4号”的行动。上级要求他们消灭在一个山洞里的守敌。他们连续3天奔袭、深入敌后20多公里,终于找到了目标,并一鼓作气,在半小时内全歼守敌57人、缴获各种战利品2000多件。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回时,越军的炮火封住了洞口。炮火中,24名战士壮烈牺牲,朱跃进的腹部被弹片击中。
1989年3月,伤愈后的朱跃进转业到海门供电公司,成为一名供电员工。此后,他的“阵地”也从作战前线转移到了供电一线。对朱跃进来说,变电运维工作是个全新的领域,必须从头学起。虽然在战场上多次立功,但他没有居功自傲;虽然在战场上负过伤,身体时有不适,但他没有降低对自己、对工作的要求。转变角色后,朱跃进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不到一年,他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变电运维工。
从保家卫国的战斗“阵地”,到服务千家万户的供电一线“阵地”,再到如今的红色宣讲“阵地”,朱跃进都是全力以赴。他说:“通过红色宣讲,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有一次我去一个小学宣讲,当我讲完之后,所有的孩子都自发地站起来喊:‘朱爷爷’不要走,我们还想听你讲……那一刻,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所以我会在余生的时间里,只要能站起来,只要还有一丝力气,就会一直坚守在这块‘红色阵地’上。”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