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沿海开发
2024年05月27日

“港产城人”融合 海港新城加速崛起

   本文字数:3390

本报记者施莉莉

走进位于海门港新区的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昔日荒滩已是火热生产的热闹景象,一座智能化、绿色化的海滨钢城矗立在海天之间;站在5万吨级通用码头上,红色的大型门机高高耸立,不时有巨轮停靠……

2023年,海门港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亿元;全口径工业应税开票(所属期)551.04亿元,同比增长81.2%;完成规模工业应税开票511.04亿元,同比增长78.25%;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12.9亿元,同比增长4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62亿元;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增幅达107%;外贸进出口完成44.43亿元。

“新区以港口开发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海港新城为支撑,靠海拓海,向海发展,全速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介绍。今年,海门港新区锚定“再造一个工业海门”历史使命,紧盯实现一半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目标,全速推进“港产城人”融合发展,力争工业应税销售突破800亿元,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南通第一方阵。

■ 聚焦港口,“江海河”联运优势叠加

行进在海门港新区的港东大道上,一片片长达70多米的风电叶片,一个个标有“南通三峡”“上海电气”“国家电投”等标识的集装箱,不时闪过,绵延几公里。在通用码头上,4台750吨的门机迎风而立。2023年至今,这里靠泊外贸船舶53艘次,内贸船舶224艘次,出运风电叶片1800多片,实现开票收入1.4亿元。“前几天,我们的一批风电装备就是从这里出去的。”艾郎风电总经理谢焱介绍,有了港口,公司节省了出关成本,不需要再到上海去中转。

作为海门唯一的沿海地区,百年前,先贤张謇在这里植棉兴盐,开辟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这里曾是淮南十大盐场之一,同时也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天然渔港。回顾海门港新区建设历程,每一个脚印都洒满了汗水:“十一五”期间,海门未雨绸缪,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沿海岸线从3.6公里拉长到25公里;2012年4月,海门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成功试通航,海门人的百年“海港梦”终成现实;2013年底,海门港开通南通沿海第一条集装箱航线;2015年11月,海门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对外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南通沿海首批城市正式一类开放码头,当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00万吨……

2019年12月,通州湾新出海口规划建设正式写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初,南通统筹全市域沿海开发,整合沿海岸线上的通州湾、洋口港、海门港、吕四港组建“大通州湾”,推动国家战略在江苏南通落地实施。

向海发展,核心在港,关键在路。当前,海门港新区着力以港聚产、以港兴城,推进港口岸线资源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公铁水”、江海河联动联运叠加优势,完善物流集疏运体系建设。2023年以来,小庙洪上延航道(一阶段)和三夹沙南航道完成升等建设,满足5万吨级船舶乘潮单向通航和2万吨级船舶全潮双向通航。中天海港码头、中天内河码头以及海润达码头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并投产使用,海螺码头完成施工建设和交工验收,二港池5万吨级通用码头正在进行前期报批,港口码头集群化愈加明显。

如今的海门港新区,“公铁水”交通网络密集分布,“五大机场”立体环绕,“三大铁路”穿境而过,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沿海港区规划港口岸线长度13.4公里,港口后方陆域腹地广阔,土地资源丰富,港区内码头遍布、吊机林立、巨轮往来、集卡穿梭的繁荣场面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 项目为王,诞生“中天奇迹”“艾郎速度”

“今年,我们接到了一个生产277套风力发电叶片的大订单,为此专门新开了6条生产线,加速赶制生产。”艾郎风电行政副总经理蒋志明告诉记者。

艾郎风电主要从事风电叶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隶属于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大功率叶片任务的增加,急需寻找新的生产基地,2018年,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团首次来到海门港新区,一眼便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投资50亿元,新建大功率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当时选择在这里的决定做对了!”南通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李传胜说,这里有广袤的腹地资源、沿海深水码头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外贸订单,今年一季度应税销售达7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海门港新区也拿出了满满的诚意——从项目签约到试生产只用了7个多月时间,这被称为“艾郎速度”。

2020年1月,南通市首个千亿级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签约落户海门港新区。2020年8月,项目开工。18个月后,一万多亩土地上,一座现代化、超低排放的绿色钢厂拔地而起,创造了冶金史上的“中天奇迹”。

“艾郎速度”“中天奇迹”是海门港新区向海图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纵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成长史,港口、产业、城市无一不是互促共进、相生相长。去年,海门港新区港口水路运输货物吞吐量超3700万吨,实现工业开票销售551亿元,连续两年以百亿级增量发展,对海门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今年一季度,海门港新区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47亿元,同比增长126.3%,再次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走进振江新能源大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运料车穿梭往来,工人们干劲十足,整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振江风电项目总投资50亿元,被列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

“从首次洽谈到初步达成投资意向,再到正式签约,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谈到这个重大新能源项目落户的经过,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十分感慨:“当时项目负责人考察了沿海多个地区,最终选择海门港新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本地有较强的风电新能源产业基础。”

海门港新区是海门布局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地,艾郎风电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通光集团的海底光缆电缆生产基地均落户新区,已形成生产规模。随着振江风电项目落户,风电装备产业链补齐关键一环。由此,海门港新区形成较为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聚焦鲜明的主导产业,海门港新区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外招内延,拉长产业链。去年,新区成功签约重特大项目10个,其中2个项目超50亿元,均集聚在主导产业链上。如今千亿级精品钢产业链、百亿级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和百亿级大宗物流产业链正不断拉长,为区域发展增添强大动能。

■ 港城新貌,小渔村成打卡胜地

如果说“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那么“城”就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大项目的落地,为海门港新区带来了产业也带来了人气,城市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站在海港大厦顶层极目远眺,远处是烟波浩渺的黄海,中天钢铁生产现场,机械林立、管道蜿蜒,钢铁之城让人震撼;穿过华夏第一龙桥,感受南黄海的旖旎风光;漫步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领略“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海洋奇观;徜徉海港风情街,品尝饕餮海鲜盛宴……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拥有多个打卡胜地。海门第三人民医院新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万达广场、中天五星级酒店、金融一条街等重点配套工程建设完成,曾经的渔港盐场逐渐有了现代化港城应有的模样。谁能想到,这片朝气蓬勃的发展热土在十年前还是一片荒滩。

“人才为城市发展注入灵魂,要引得进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黄卫国说。在新区核心区的常住人口中,超过半数是从全国各地来此工作、打拼的年轻人。“海门港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今年30岁的黄俊楠三年前入职中天钢铁。这些年,海门港新区不断完善项目配套,全方位满足了园区人才的生活需求,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两年前,黄俊楠决定让女友也来中天,他们在新区买了房,组建了小家庭。去年,他们与其他49对新人一起在中天海港码头参加了集体婚礼,区委书记郭晓敏现场为新人证婚并送上祝福。百位新人在众人的见证和祝福下完成了人生大事。

大企业外来职工较多,时常牵挂着家乡的子女。去年暑假,海门港新区联合中天钢铁等企业举办了首期“候鸟伴学”之七彩的夏日夏令营活动,对象为辖区范围内商会企业的外来务工子女,首批共有171人参加,为外来员工创造了与孩子团聚的机会。孩子们白天参加夏令营趣味活动,晚上与爸妈团聚,异地拼搏的打工人找到了“家”的感觉。

与此同时,海门港新区始终坚持推动工业反哺农业。为了让企业与当地村民更好融合,新区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联合党委主题实践活动。凤飞、轧西、锦明、福良、浩西五个村抱团发展,通过“五村联建”,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园,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江苏海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五村特色和优势产品,与辖区内酒店和企业签订食材供应协议,实行“订单式”种植。

当下,海门港新区正充分发挥江海河、公铁水联运的交通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完善医疗、文化、体育、商超等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推进酒吧一条街、海鲜一条街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发展速度、刷新产业高度、升腾城市温度,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港城。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