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跨江融合
2024年05月27日

跨江融合

开创海门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本文字数:2655

本报记者俞苏华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海门进入了新一轮黄金机遇期。当前,海门正深度探索跨江融合新路径,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力争以更大格局、更实举措、更强合力,积极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的华丽篇章。

交通互联,做美城市发展“名片”

眼下,海太长江隧道建设正酣,项目江北段明挖隧道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海太长江隧道是海门境内第一条过江隧道,起自海门区沪陕高速,终于太仓市沪武高速,全长约39.2千米,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千米。作为公铁两用过江交通工程,海太长江隧道是通常高速、如通苏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通“八龙过江”格局中的第五条通道。

“历经‘轮渡时代’‘桥港时代’,随着海太长江隧道的实施,海门迈入和上海、苏南的‘同城时代’,将来从海门出发,10分钟跨过长江,半小时抵达上海市中心,40分钟直达苏南主要城市。”海门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黄辉说。

同步推进的还有北沿江高铁,目前,海门境内正在进行主线架梁和隧道段施工。北沿江高铁在海门境内线路长约40公里,设海门北站,位于三星镇汇通村,为地下高铁站,规划集沪渝蓉高铁、如通苏湖城际、沪通城际、机场快线、地铁于一体,同时通过GTC连接南通新机场,形成空铁联运、站城一体、快速高效送站枢纽。建成后,该铁路将穿越崇明岛过江与上海连接,成为串联起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海门直达上海的沿江大动脉。

黄辉表示,一个个项目的规划建设,让“天堑变通途,快捷通沪苏”有了更为具象的模样,未来的海门,必将拥有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承上海苏南、启苏中苏北的要津。

跨江融合、交通先行。海门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提出了打造“全域构环路、高架连高速、畅达通沪苏”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的目标,加快构建以1个空铁枢纽为龙头、两条城际铁路为核心、3个过江通道为支撑、“两横两纵”高速为依托的立体式交通枢纽格局,重点实施“外畅、内联”工程。仅今年,海门交通工程建设计划实施项目17个,其中国家及省级项目6个,南通市级项目4个,海门区级项目7个。

到目前为止,“外畅”的疏港铁路一期、洋吕铁路主体建成;南通绕城加快推进路面施工;如通苏湖城际开展工可研究。“内联”的长江路北延完成总投资70%,下穿高速主体建成;新江海河-通吕运河-新江海河串联的内河高等级航道加快提升整治;G228海门段工可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查;G40常乐互通工可报告正在开展勘察设计……海门正努力让“好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产业联动,做强经济发展实力

近几年,海门开发区招商板块的工作人员察觉到一个新变化,许多客商在与他们洽谈中,问的最多的不再是优惠政策,而是区域规划。如今,交通规划图、地理区位图、产业布局图等成了他们招商引资的必备“法宝”。

2022年,德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苏州市整体搬迁至海门,主要从事天然纤维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对于为何“落子”海门,德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克成表示,海门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一直是公司特别关注的区域。未来多条交通要道通车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能大大降低。不仅仅是德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中天绿色精品钢、艾郎风电、皓晶玻璃等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相继跨江北上。

大交通建设畅通的不仅是道路,更打通了区域经济交融的动脉。近年来,海门充分发挥“好通”的磁场效应,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加快构筑“共同生长”的发展格局、“一体两地”的协作平台、“同质同效”的政策环境,全力打造对接沪苏桥头堡。

海门把产业联动作为跨江融合的重中之重,聚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组建苏南、上海招商局,定期在上海、苏南举行专题推介活动,探索共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信息化共享平台,精准嵌入产业链条,主动承接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苏州产业转移扩张。

学习借鉴上海、苏州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先进经验,海门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70条;创新搭建企业家沙龙、问题诉解反馈等交流平台;实施三级干部挂钩服务企业、项目制度;与上海市普陀区、杨浦区、青浦区及无锡市锡山区等地开展政务服务跨区域合作,持续推进落实2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16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跨区域网上通办率达100%。

近年来,落地海门的重大项目80%以上来自苏南和上海,海门正成为上海、苏南企业战略性布局和升级型搬迁等优质资本落子的第一选择。这些项目的成功落户,极大提升了海门制造业水平,增强了海门工业经济发展实力。

创新协同,做实融合发展阵地

正余镇曾是海门的传统工业镇之一。为了突破发展瓶颈,该镇充分依托龙头企业——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在机器人及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制造方面的优势,与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展开合作,在正余镇建立机器人产业研究分院,集聚机器人创新要素,形成工业机器人制造的创新集群。目前,已有20个机器人项目落户正余机器人特色小镇,正余镇如今已成为省级机器人特色小镇。

正余镇是海门与上海、苏南协同创新的典例。近年来,海门以建设“长三角区域性重要创新支点城市”为目标,以“创新海门”建设为突破口,聚焦“3+3”主导产业,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沪宁产业创新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与上海、苏南地区的协同创新力度,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海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导产业,构建沿江科创带、謇公湖科教城、东布洲科学城、大生科技园等多个创新平台,吸引上海、苏南的创新项目安营扎寨。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地的高校、院所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点燃企业创新发展引擎。依托创新项目招引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东洲英才”计划,做实“东洲智荟”“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521青年人才”等引培专项,实现产业链需求与人才供给“同频共振”、产业链发展与人才成长“同向而行”。

创新协同、成果丰硕。大吨位挖泥船、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国之重器”成功制造,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核电超大口径不锈钢无缝管等一批制造业“卡脖子”技术取得突破,生物技术、原创新药等一批高技术产品顺利问世,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南通)高等研究院、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产学研项目精彩落地……这些成果都将为打造多点支撑、协同发力的融合发展主阵地夯实基础。

从坐拥区位优势到释放发展红利,从承接产业转移到集聚资源要素,从“制造驱动创新”到“创新驱动制造”——乘着跨江融合的东风,海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以昂扬的姿态,开创海门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